窗簾新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新產品代表著未來和希望,但是窗簾新產品的成活率又非常低,所以窗簾新產品便成了老生常談的課題關于窗簾新產品促銷的誤區。許多窗簾企業在產品上市初期,一般采取高價高促的策略,這種策略在一定時期曾經效,但是現在這種策略的弊病則越來越明顯。因為前期制定高價格,容易導致終端價格畸高,而這種過高的價格又容易導致產品定位的飄移,影響消費者的接受,企業前期的高價是考慮用高促銷費來彌補高價所帶來的弊端,同時想給通路成員預留更高的價差空間,提高通路成員的積極性。但是隨著市場操作的深入,這種弊病便越來越明顯,一是窗簾企業用高促銷所帶來的對通路環節的壓貨會帶來短期的銷量,但是后患無窮,一方面由于終端接受度差,大量的產品壓在通路環節,會導致通路環節為了回收資金,在扣除促銷力度后低價甩貨,從而導致市場價格體系的崩盤,另一方面即使這一批窗簾產品消化完了,企業想減少促銷力度,通路就拒絕接貨,導致企業的促銷力度只能加大,而不能減少,但是加大的促銷力度,又可能被通路環節在扣除力度后低價出貨;二是窗簾企業隨著促銷力度的減少,市場價格進行降低,但是在消費者看來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從而拒絕再次消費該產品。
所以,從一開始就要考慮制定比較穩定的窗簾產品價格體系,同時在促銷設計上,要盡可能把針對消費者的促銷力度加大,而盡量減少對通路環節的促銷力度。因為只有當消費者認可和持續消費該產品時,才能使產品的通路順暢,形成市場持續的銷售,此時即便減少通路環節的促銷力度,也不會對市場的整體銷售產生影響,不至于對窗簾產品的促銷形成依賴